欢迎访问中华经济网|项目投资,财经资讯,互联网金融,中国权威经济新闻网站网站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
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
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
区 块 链 名人动态
时事观察 女性富豪
法治生活 男性富豪
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
贵 金 属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
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
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
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
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
今天: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经济新闻 >

今日热点舆情(1月2日):期待“偶遇书记”不再成新闻(2)

时间: 2014-01-09 22:12 作者:威展 来源:网络整理

综合媒体报道,2013年以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、中纪委等中央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,涵盖了他们工作生活的各方面。在公务员系统中呆了8年的一位科级官员感叹: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,公务员职业的下行趋势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
《扬州晚报》:“公务员不好当”只应是回归正常权力生态的第一步,而要想进一步让权力生态充满活力,则还应创造条件,让为官者能上能下,有进有出。削平为官者所享有的额外福利。如此,无论是官场还是市场,才都会充满活力。

新华网:随着对权力约束的制度化监督逐步收紧,让官员感慨“官不好当”之余,更大的目标应该是完成对社会权力观的改造。公务员也只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部分,只因为它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,自然要受到更多的社会监督。这是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。也可以说,当官员群体和权力系统都能得到规范的约束,社会向好,才真正成为可能。

网民“唐铭”:“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”,一方面道出了国家法制的进步,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我们少数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有待提高。既然选择当公务员,就要做好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准备。抱着特殊目的当公务员的人应该趁早离开公务员队伍,因为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势必会更加严格规范。

郑州:记者地铁采访偶遇书记网民:真的是偶遇吗?

综合媒体消息,20131230日,正在地铁采访的河南省郑州电视台记者“偶遇”也来乘地铁的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,便一路相随,跟拍采访。这则“地铁偶遇市委书记”的新闻,引发舆论热议。媒体评论,“地铁偶遇市委书记”能成新闻,归根结底在于是“偶”遇,而非“常”遇。

海外网:民众所反感的只是被欺骗,如果不是“偶遇”一词显得扎眼可疑,“书记坐地铁”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值得鼓励的事。在贴近群众、取悦民意上,官员花多少心思“策划”都不过分。随着中国的政治生态愈渐现代化,相信会看到越来越多官员与民众拉近距离,而这些亲民举措,也将让媒体和民众日渐习以为常,不再成为“新闻”。

《新京报》:网民质疑的是“偶遇”是否真实,个中也不乏期待,期待官员们能够真正深入群众,到市井闾巷里接接地气,到车站市场里面感受民生,多一点实事求是之心,少一些摆弄作秀之意。可以想见,若是“书记乘地铁”这样的事情多了,也就无所谓“偶遇”不“偶遇”了。而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时候,也能以平常心视之,不会以“偶遇”之类的题目刺激民众情绪。

新华网:消弭公众对官员“喜好作秀”的刻板印象,还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,剥离公权力的神秘感,平和地生活在民众之间。市委书记也好、县长区长也罢,工作时,沉下去不摆架子,不作秀,干实事;下班后,到菜市场买买菜、到超市排队买单。长此以往,“偶遇书记”就不是什么新闻了,老百姓对官员的信任感也就建立起来了,政府在民众心目中也就有血有肉了。

河南官员谈禁烟令:很难一下子戒烟媒体:谁照顾社会的“内分泌”?

新华网报道,20131229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记者近期在湖南、河南、浙江等地走访发现,在吸烟成为一种“普遍礼仪”的当下,政府机关禁烟实效仍有待观察。其中,河南的一位官员表示支持禁烟令,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很多喜欢吸烟的领导已经养成了习惯,很难一下戒烟,这样身体容易内分泌失调。因此应该慢慢来戒,需要一个过程。”

《钱江晚报》:中央下发通知用的是严禁的字眼,到了一些地方,变成可以慢慢来的一个过程。吞云吐雾、怡然自得的内分泌是得到呵护了,可是党员干部的纪律就紊乱了,中央的政令就紊乱了,抽了不该抽的烟,拿了不该拿的好处,那就会进一步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了。而社会秩序紊乱后,公平正义的原则也会跟着紊乱了。照顾了烟瘾官员的内分泌,谁来照顾社会的内分泌呢?

人民网: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,不只是对领导个人健康的保护,也能给机关带来上行下效的“清新之风”。吸烟容易滋生腐败,来路不明的权力之烟,含有攀比消费、贪图享受、权力滥用的毒素。而公款消费烟草市场的存在,烟草企业竞相生产天价卷烟,更助长了奢靡之风,败坏了党风政风。要建设风清气正的“无烟中国”,需要领导干部带头禁烟,从而推动全国无烟法律出台。

北京“拼车”合法获赞网民:太接地气了!

《京华时报》报道,北京近日出台国内首个小客车“拼车”指导意见。允许合理分摊合乘费用,至此,北京市民合法拼车将不再被认定为乘坐“黑车”。

《广州日报》:“拼车”合法,在北京已经破冰。这也说明了拼车合法并不存在技术难题,实际上只是一个执法观念问题。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。希望各地都能迅速推进拼车的合法化,让公众出行更顺畅。

《城市晚报》:北京此次出台政策,不仅让“拼车”行为合法化,还为确保其有效实施配以了细则,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破冰和示范意义。更难得的是,此举表明利益考虑让位了公共责任,属于价值取向的重大调整,也是权力利己向公共利他的极大转变。相信“拼车”合法化必将在更广泛的层面得到普及和推行。

网民“唐伟”:北京出台首个国内小客车“拼车”指导意见,无疑具有破冰意义,但“革命”还不够彻底,还仅局限于“拼车”。另外,这也留下了执法难以厘清的尾巴,区分“拼车”与“载客”可能将成为日后爆发矛盾的焦点。
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

国际新闻

更多>>

民生新闻

更多>>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关于我们 | 机构介绍 | 报社动态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查询系统
Copyright©2014 http://w.yilonggps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华经济网|项目投资,财经资讯,互联网金融,中国权威经济新闻网站 企业信息
QQ:501734467